/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试心理

初三学生中招考试学习心理指导(注意力训练专题)

来源: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16-01-11

  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在人类的学习思维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一旦注意力涣散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可以这样说: “天才和成就,首先是注意力”。

   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完全可以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得来并且改善的。同学们面临中招考试,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良好的注意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和改善注意品质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而且更多的是自我训练。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注意力的自我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学习开始前的训练:

 1、快速指读训练:

自制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求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一般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训练后可以缩短到十几秒。我们可以制做2—3张这样的训练表,(可以分别为25格、50格和100格)每天花几分钟训练2—3遍,注意力水平会逐步提高。

2、序列递减训练:

任意选择一组被减数和减数然后一直往下减至第一个负数,要求快速心算并读出得数,如100—17=83—17=66—17=49—17=32—17=15—17=-2。再如110—19=91—19=72—19=53—19=34—19=15—19=-4。开始练习时可以简单一点,习惯后可以加大难度和计算速度,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训练快速反应能力,迅速改善疲惫涣散的精神状态。(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每天都要坚持数次这种训练以保持敏捷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

3、集中凝视训练: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根特,在读书时经常使用一种精神集中法。其做法是,读书前或考虑问题前,先透过窗户凝视远方屋顶上的一个随风摆动的风向标,只要两分钟,他就可以一边盯着风向的转动,一边下意识地沉浸于深深地思考之中。这种方法大大帮助了他,哲学中的许多理论就是这样思考出来的。这种方法好像没有什么奇特,同学们也应该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两眼凝视着某一点时,一边对着视点出神,一边思考着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回忆学过的内容,好像于无形之中,注意力就集中了。这种做法所以会产生如此好的效果,是有道理的:当人的双眼长时间地凝视在一点时,视野就会变得狭窄,人的意识范围也随着变窄,从而使人达到注意力集中的心理境界。 同学们可以在做上课准备或者在家自习前准备时,首先做到“空间清静” ,非常简单,就是将书桌上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其他书籍、物品全部清走,只留下当前要学习的书本和用具。这种空间上的处理,是训练自己“集中凝视”的一个必要手段,(我们是不是常常遇到这类情况:坐在桌前打算学习了,结果一张报纸,一本小卡通画册就能把我们的心牵走;有时本来就要开始学习了,桌子一角的小游戏机又出来捣乱了……。“空间清净”后,我们就可以把面前某一件东西作为注意的靶子,例如书桌上的台灯开关、铅笔头、直尺上的一条刻度线、甚至自己的手指甲等。(注意选择的凝视对象面积不要过大,色彩也不要太鲜艳)然后用双眼凝视着它1—2分钟,经常做这种练习直到养成习惯,注意水平也会很快得到提高和改善。

以上操作对提高注意力都很简单有效,大家可以选择喜欢的试试。

第二阶段:学习过程中的训练

1、 “快速思维”训练:

 这里的“快速思维”是指课堂上跟踪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维活动,也就是听课的时候要使劲“追求”老师。

湖南湘潭一中高一学生郭震,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在少年班学习了四年,又提前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他的学习体会是:听课要会追老师,让自己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活动转。郭震听课总是全神贯注,他的思维就像一架“电子跟踪器”,一刻也不离开老师的讲话或板书。老师讲到哪里,他就想到哪里。遇到听不懂的地方,随手记下来,课后及时请教老师。

这个孩子曾经说过:“珠子穿成串才好看,学知识也是这样。课堂上,老师讲课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一环不注意,没听懂,就影响下一环,那么课后花双倍时间也难补上。所以,在课堂上思想要高度集中,让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话转。如果上课时不好好听,而把加倍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后复习、做作业上,使学习处于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那是直路不走走弯路,自找苦吃。”

正因为郭震善于听课,他的学习效率就非常高。提前两年高中毕业跨进了大学校门,又提前一年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会听课、听好课,为郭震节省了三年时间。

郭震的做法就是我要说的“快速思维”,听课时要有意追踪课堂内容和老师的思维活动。一边听讲,一边很快地思考,在最大程度上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如此跟随老师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问题,会使我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无形中就会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大家不妨观察一下我们身边会听课的同学,他们总是特别关注老师怎样提问题,怎样分析问题,他们的思维也像一道探照灯的光束,紧紧地追踪着老师的思路。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课堂上边听边想,这种思考应该是快速的,若思考过深过慢就会影响后面的听课。(珠串就会漏掉珠子)而对知识细细地咀嚼吸收,深刻地思考归纳,疑难点的解惑梳理主要靠课后的复习或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2、 “合理分配”训练:

这里所指的“合理分配”包括两点:第一指课堂上要学会注意抓大问题、抓关键问题;第二是指听课时要“听、看、记、思、说”并用。

如果听课时大脑只是简单机械的反映,老师讲的只管记,老师写的只管抄,基本来不及思考,老师讲了些什么印象不深,重点是什么也不清楚,课堂学习效果当然也就不好,课后作业或复习花的时间会很多,效率也会低。“合理分配”的第一点就是要求自己上课头脑始终保持清醒和“战备”的状态,积极思考,听得懂的,听过去就行了,笔记只记那些重点内容和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这样有选择地记,不仅记得快,而且不影响听课思路。下课后,应及时把不懂的内容和老师或同学研讨,以求及时解决遗留问题。过后,再简洁地用纲要式语句整理补充笔记,既巩固了当天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只要看到笔记中某一条纲要,马上就可以回忆起相关知识,复习起来既快又全面。

“合理分配”的第二点,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学会善于分配注意力,做到听、看、记、思、说同时并用,听课时要“竖起耳朵”听,睁大眼睛看,当听到、看到、感觉到重点、难点内容或老师补充教科书上没有的材料时就要简要地速记,(可以不用笔记本,用自己可以看明白的缩写或符号速记在课本上就行)积极思维,积极回答或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劲追求老师)遇到当堂听不懂,理解发生障碍的时候,应该先做好标记,绕过障碍继续往下听。造成障碍的原因很多,下课后设法找到原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切记不能在课堂上“钻牛角尖”,那样势必会影响下面的学习,后果是造成更多的障碍。

除了上面说的,同学们还应该学会反思一节课的听课质量,不足之处提醒自己下节课改进。(上届初三学生曾经因为如何充分利用课间进行有效学习前来咨询,我们商量的办法就是反思前面的听课过程,预先调整下节课的听课状态。现在他们在附中奥数班就读,成绩优秀)

3、“科学阅读”训练:

阅读教材或有关参考资料时,要有意识地把读书与训练注意力结合起来。如经常在一些重要内容旁边写上“注意”、特别注意等字样,用标笔划符号或用“!”“?”以及“☆”作标记以引起注意。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曾经告诫他的学生,如果想要学会读书,就要读书读到能将书平面的字句浮凸出来为止。平面的字句怎么会凸现出来呢?他的许多学生听了很纳闷。当这些学生博览群书之后,终于明白了:使平面的字句浮凸出来,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要对阅读材料选择性地给予不同程度的注意,不重要的字句游览一下就放过去,而对那些重要的关键的字句,则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甚至做到在读某一篇文章时,能一下子注意那些最重要最关键的字句,好像这些字句是浮凸在书面上似的。梁启超的读书法很有效。因为它能提纲挈领地马上使人掌握某一篇文章的重点和关键。掌握这个读书法的一个技巧,就是训练对那些关键词句的注意力。事先确定一个阅读范围,阅读时,特别关注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只要有意识地训练几次,我们就会发现书上某些重要的知识点会毫不吃力地浮凸出来。

4、“目标期限”训练:

做法是先将一个时间段的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化,而且把目标用简单的文字或图形标记在一张小纸片上。然后根据目标内容预计完成的期限。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自主学习。对某项学习目标只需设定一个合理时间期限,(可视学习任务量做调整)一般都能集中精力完成。对讨厌或不喜欢的学习内容制订计划时只考虑结束时间,往往就会强迫自己去完成它。注意采用“目标期限”训练法时一定要给自己定个奖赏规定,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时可以奖励自己,由于懈怠没有完成时则要惩罚自己。奖励和惩罚要依自己的好恶并且容易实施来制订,而且一定要执行。(可以让家长予以配合支持。)

最后我想再提供一个解决“跑神”的办法:上课或自习时偶尔跑神是正常的,即使上面提到的训练我们都去做了并且很有成效,但由于人的注意力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意志力会有一个“时间效应”,表现在不能持续将注意力指向某一具体对象,也就是产生“注意疲劳”,这时,往往会出现“跑神”现象。只要我们能够及时把跑掉的“神思”拉回来,那就是了不起的!我要介绍的办法很简单,在手腕上圈两个粗一点的皮筋,一旦意识到自己跑神了,马上用力弹几下,让自己有痛感,(以示惩戒)坚持这样做,跑神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少的。 

注意力的集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通过训练来获得。那么,训练自己注意力、提高自己专心致志素质的方法有哪些呢?


注意力的集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通过训练来获得。那么,训练自己注意力、提高自己专心致志素质的方法有哪些呢?

方法之:培养对专心素质的兴趣

方法之:善于排除外界干扰有了这种兴趣,你们就会给自己设置很多训练的科目,训练的方式,训练的手段。你们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甚至完全有可能通过一个暑期的自我训练,发现自己和书上所赞扬的那些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一样,有了令人称赞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同学们在休息和玩耍中可以散漫自在,一旦开始做一件事情,如何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是一个才能。就像一个军事家迅速集中自己的兵力,在一个点上歼灭敌人,这是军事天才。我们知道,在军事上,要集中自己的兵力而不被敌人觉察,要战胜各种空间、地理、时间的困难,要战胜军队的疲劳状态,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因素,需要各种集中兵力的具体手段。同学们集中自己的精力,注意力,也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手段。这些都值得探讨,是很有兴趣的事情。

方法之三:要有对专心素质的自信

千万不要受自己和他人的不良暗示。有的家长从小就这样说孩子: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很多场合都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有的同学自己可能也这样认为。不要这样认为,因为这种状态可以改变。

如果你现在比较善于集中注意力,那么,肯定那些天才的科学家、思想家、事业家、艺术家在这方面还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还有不及他们的差距,你就要想办法超过他们。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只要你有这个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具备迅速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能够掌握专心这样一种方法,你就能具备这种素质。我们都是正常人、健康人,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受干扰,排除干扰,我们肯定可以做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希望同学们对自己实行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发生一个飞跃。

要在排除干扰中训练排除干扰的能力。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为了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曾经给自己立下这样一个训练科目,到城门洞里、车水马龙之处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同学们一定知道,一些优秀的军事家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非常沉静地、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在指挥中心判断战略战术的选择和取向。生死的危险就悬在头上,可是还要能够排除这种威胁对你的干扰,来判断军事上如何部署。这种抗拒环境干扰的能力,需要训练。

我在你们这么大的年纪时曾有意做过这种训练。就是不管环境多么嘈杂,当我进入我要阅读和学习的科目时,对周围的一切因素置若罔闻。这是可以训练成功的。

方法之:善于排除内心的干扰

在这里要排除的不是环境的干扰,而是内心的干扰。环境可能很安静,在课堂上,周围的同学都坐得很好,但是,自己内心可能有一种骚动,有一种干扰自己的情绪活动,有一种与这个学习不相关的兴奋。对各种各样的情绪活动,要善于将它们放下来,予以排除。这时候,同学们要学会将自己的身体坐端正,将身体放松下来,将整个面部表情放松下来,也就是将内心各种情绪的干扰随同这个身体的放松都放到一边。常常内心的干扰比环境的干扰更严重。

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够始终注意力集中呢?为什么有的同学注意力不能集中呢?除了有没有学习的目标、兴趣和自信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善于不善于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有的时候并不是周围的同学在骚扰你,而是你自己心头有各种各样浮光掠影的东西。要去除它们,这个能力是要训练的。如果你就是想浑浑噩噩、糊糊涂涂、庸庸俗俗过一生,乃至到了三十岁还要靠父母养活,或者你就是想混世一生,那你可以不训练这个。但是,如果你确实想做一个自己也很满意的现代人,就要具备这种事到临头能够集中自己注意力的素质和能力,善于在各种环境中不但能够排除环境的干扰,同时能够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

方法之:节奏分明的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同学们千万不要这样学习:我这一天就是复习功课,然后,从早晨开始就好像在复习功课,书一直在手边,但是效率很低,同时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干干那个。十二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休息也没有休息好,玩也没玩好,学习也没有什么成效。或者,你一大早到公园念外语,坐了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散散漫漫,说念也念了,说不念也跟没念差不多,没有记住多少东西。这叫学习和休息、劳和逸的节奏不分明。正确的态度是要分明。那就是我从现在开始,集中一小时的精力,比如背诵80个英语单词,看我能不能背诵下来。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尝试着一定把这些单词记下来。学习完了,再休息,再玩耍。当需要再次进入学习的时候,又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这叫张弛有道。一定要训练这个能力。永远不要熬时间,永远不要折磨自己。一定要善于在短时间内一下把注意力集中,高效率地学习。要这样训练自己:安静的时候,像一棵树;行动的时候,像闪电雷霆;休息的时候,流水一样散漫;学习的时候,却像军事上实施进攻一样集中优势兵力。这样的训练才能使自己越来越具备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方法之:空间清静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当你在家中复习功课或学习时,要将书桌上与你此时学习内容无关的其他书籍、物品全部清走。在你的视野中,只有你现在要学习的科目。这种空间上的处理,是你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最初阶段的一个必要手段。同学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生动的场面,你坐在桌子前,想学数学了,这儿有一张报纸,本来是垫在书底下的,上面有些新闻,你止不住就看开了,看了半天,才知道我是来学数学的。一张报纸就把你牵挂走了。或者本来你是要学习的,桌子一角的小电视还开着呢,看着看着,从数学王国出去了,到了张学友那儿了。这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可能是一个小纸片,上面写着什么字,看着看着又想起一件事情。

所以,作为训练自己注意力的最初阶段,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清除书桌上全部无关的东西。然后,使自己迅速进入主题。如果你能够做到一分钟之内没有杂念,进入主题,你就了不起。如果你半分钟就能进入主题,就更了不起。如果你一坐在那里,十秒、五秒,当下就进入,那就是天才,那就是效率。有的人说,自己复习功课用了四个小时,其实那四个小时大多数在散漫中、低效率中度过,没有用。反之,你开始学习,一坐在那里,与此无关的全部内容置之脑外,这就是高效率。

方法之:清理大脑

收拾书桌是为了用视野中的清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你同时也可以清理自己的大脑。你经常收拾书桌,慢慢就会有一个形象的类比,觉得自己的大脑也像一个书桌一样。

大脑是一个屏幕,那里面也堆放着很多东西,一上来,将在自己心头此时此刻浮光掠影活动的各种无关的情绪、思绪和信息收掉,在大脑中就留下你现在要进行的科目,就像收拾你的桌子一样。

同学们,这样的训练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就要做,它并不困难。当你将思想中的所有杂念都去除的时候,一瞬间你就进入了专一的主题,你的大脑就充分调动起来,你才有才智,你才有发明,你才有创造,你才有观察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果不是这样,你坐在那里,十分钟之内脑袋瓜里还是车水马龙,还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是天南海北,那么这十分钟是被浪费掉的。再有十分钟,不是车水马龙了,但依然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又十分钟过去了。到最后学习开始了,难免三心二意,效率很低。这种状态我们以后不能再要了,要善于迅速进入自己专心的主题。

方法之:对感官的全部训练

我们讲了清理自己的书桌,其实更广义说,我们可以进行视觉、听觉、感觉方方面面的类似训练。同学们可以训练自己在视觉中一个时间内盯视一个目标,而不被其他的图像所转移。你们可以训练在一段时间内虽然有万千种声音,但是你们集中聆听一种声音。你们也可以在整个世界中只感觉太阳的存在或者只感觉月亮的存在,或者只感觉周围空气的温度。这种感觉上的专心训练是进行注意力训练的有用的技术手段。

方法之:不在难点上停留

同学们都会意识到,我们理解的事物、有兴趣的事物,当我们去探究它、观察它时,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比如说我喜欢数学,数学课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因为我理解,又比较有兴趣。反之,因为我不太喜欢化学,缺乏兴趣,对老师讲的课又缺乏足够的理解,就有可能注意力分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策。正的对策是,我们要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利用自己的兴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对那些自己还缺乏理解、缺乏兴趣的事物,当我们必须研究它、学习它时,这就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训练了。

首先,同学们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不理解的环节,你不要在这个环节上停留。这一点不懂,没关系,接着听老师往下讲课。你在研究一个事物的时候,这个问题你不太理解,不要紧,你接着往下研究。你读一本书的时候,这个点不太理解,你做了努力还不太理解,没关系,放下来,接着往下阅读。千万不要被前几页的难点挡住,对整本书望而止步。实际上,在你往下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后边大部分内容你都能理解。前边这几页你所谓不理解的东西,你慢慢也会理解。

如果你对这些内容还缺乏兴趣,而你有必要去研究它和学习它,那么,你就要这样想,兴趣是在学习、掌握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

 

上一篇:36计教会你怎么学习

下一篇:中考前家长应做些什么


联系方式:371-86217733(教务处) 0371-86210122(办公室) 企业邮箱:zzyzgqshiyan@126.com 地址:郑州航空区新港大道与新港八路交叉口向东100米路北

Copyright @2015 http://www.xinsu360.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